主页 > 简历样本 > 中医纵向总结

中医纵向总结

2023-10-09 15:37

第一部分:中医纵向总结

(1) 缓解症状的药物 (1) 疏散风寒的药物

麻黄发汗解表+润肺平喘、利尿消肿。桂枝瑶疏通经络,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鱼蟹解毒+行气舒中

生姜+温止吐温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散疹疮毒,炒炭止血。防风+胜湿止痛、解痉、止泻

羌活散表寒,祛风除湿,止痛+川芎+白芷,祛湿止扎,消痈排脓细辛+药明肺化阴,清心提神

苍耳子疏风散寒、通鼻止痛+祛风除湿。辛夷+香香 发汗解表、化湿和血、利尿消肿(2)散风寒药

薄荷疏散风热、祛疹喉痛+清脑疏肝行气

牛蒡子+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消肿,滑肠,通便。蝉蜕+开声,明目消翳,熄风解痉。牡荆子散风热、清头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清热解毒

柴胡宣表升阳解郁+清热舒肝解郁、退热斩疟升麻+解疹清热解毒葛根+解疹生津止渴止泻,豆豉解表除烦。轩发宇热

(2) 清热药 (1) 清热泻药

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祛湿止血

知母 + 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 芦根 + 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水 瓜蒌 + 生津、消痈、排出脓液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利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决明子+润燥通便(2)清热利湿药

黄芩清热利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清热安胎。黄连(中焦)+黄柏(下焦)+清热祛蒸、解毒疗疮

苦参清热利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龙胆草清热利湿、泻肝胆火、明目(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消肿散结、清心利水(祛痘圣药)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祛湿通淋、调经通乳。紫花地皮+凉血

穿心莲+凉血祛湿

大清液清热解毒、凉血祛斑+润喉。板蓝根+舒缓喉咙

青黛+清肝泻火,熄风定惊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祛湿通淋。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

射干清热解毒、润喉化痰、萨克斯根+消肿、马勃+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爪哇花+斩疟、腐蚀四肢白头翁+

关中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菝葜,解毒除湿,舒缓关节

(4)清热凉血药

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止血

玄参+泻火、解毒、消痈

白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阴分潜热(治疗无汗骨蒸必备药)赤芍+止痛清泻肝火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水牛角+镇惊(5)清蒿清热药青蒿清虚热、减少骨蒸、凉血+解暑清热、消疟

白薇+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清热去骨蒸+凉血止血、清肺泻火、生津止渴阴柴胡+消疳热

黄连+消积热、清湿热

地骨皮消汽凉血止血+清肺热。丹皮+清热活血

黄连清热利湿(下烫伤)+清虚热去疳热

黄连(中烧)+清心胃、清热解毒

(3) 泻药 (1) 攻药

大黄泻下攻,外用清热消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祛瘀通经。芒硝+滋润干燥软硬

番泻叶泻药+芦荟+清肝、杀虫(2)保湿药

火麻仁润燥通便+滋补补气。梅子+稀释水分、消肿。松子仁+润肺止咳(3)君夏楚惠药

甘遂泻水饮之,通便兼用+外用消肿散结,经络祛痰,大戟+外用消痈散结,泻内利水湿万化+杀虫、疗疮、化痰止咳

牵牛花 利水通便+消积杀虫

巴豆+君下寒积,祛痰咽喉肿痛,外用治溃疡

(4) 风湿药 (1) 风湿药

独活祛风湿、止痹止痛+缓解症状

灵仙+疏通经络、祛骨祛痰

川乌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剧毒)。猕猴桃祛风通络,镇惊止痉,有毒。木瓜舒经活络、和胃化湿(2)祛风湿、湿热药

勤庚祛风湿止痛+通络消虚热、清虚热防痹+利水消肿

乌龟祛风湿、利关节、清热解毒;黄芩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雷公藤孕妇不宜用,煮1-2小时即可(3)祛风湿强筋骨

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利尿、桑葚+补血安胎

狗赤耀明补丸,绒毛外用止血

(5)祛湿药

广藿香芳香化湿,消暑,泄+,止呕。培兰+祛湿

白术 白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发汗解表。厚朴+行气化痰、降气消胀

砂仁,祛湿行气,温中(中下两焦)+止泻,安胎。豆蔻(中、上焦)+止吐

草果祛湿暖身,祛痰斩疟

(6) 利尿祛湿药 (1) 利尿消肿药

茯苓利水消肿、祛湿+健脾、补虚安神

薏苡仁+健脾补益、除痹、清热排脓猪苓+泽泻+止泻

香加皮有毒,利尿消肿,祛风湿止痛,强心利尿(2)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滑石+清热解暑、外用祛湿除疮

祛脉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海金砂+尿道疼痛、利水消肿(保健)通草+清肺通气乳叶+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除湿。祛浊、祛风、麻痹 (3) 利尿祛湿、退黄

茵陈祛湿退黄、清热解毒+治疮口

灰草 + 消肿利尿通淋

虎杖+活血化瘀、止痛、化痰止咳、清热通便

(7)温补药

附子补火助阳(脾肾),散寒止痛+回阳祛逆

肉桂(生命之火)疏通经络,让火回归本源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经、温肺化饮高良姜+温止吐止痛

吴茱萸 吴茱萸温中散寒止痛+疏肝下气,降气止呕,助阳止泻。小茴香+调气调中

丁香+温补肾壮阳、理气止呕花椒+杀虫止痒

(8)理气药

陈皮行气(增强脾肺之气)消积+祛湿化痰;健脾青皮(降肝胆之气)+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枳壳(健脾胃)+解毒祛痘,化痰散结。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心、祛湿化痰(肝胃)

Cosmecia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健脾)

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肝)沉香药明神祛寒(肾)沉香药明止呕,理气平喘

中黑素行气止痛+清肝火、泻郁热、杀虫、治疗癣。荔枝核+祛寒散结

薤白行气导滞,升阳散结。柿蒂降气止呕

(9)肠胃药

山楂消食化积(油腻)健胃+行气散瘀神曲(面食)+和胃解表

小麦胚芽(淀粉)+还原乳汁、消肿、疏肝解郁。米芽(淀粉)+开胃菜

板蓝根(气滞)+消肿行气化痰。鸡内金(万骨)+固精、止泄、通淋

(10)驱虫药

食君子 杀虫(蛔虫、蛲虫)+健脾去疳。印楝(蛔虫、钩虫、蛲虫)+治疗癣

槟榔(绦虫)+行气消积、利尿、截疟、止泻、通便。雷丸(绦虫)+消积

Treya+祛积聚、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11)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妲己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胆退黄、降血压+强效消积+利尿

地榆凉血凉血止血(下烧伤)+解毒消疮。槐花(肝)+清肝泻火

侧柏叶+收敛止血、化痰止咳、滋补肝肾、长黑发白茅根+清热利尿、清肺胃热(2)瘀血止血药

三七祛瘀止血+活血止痛,补虚强身。茜草+凉血止血,活血治疗痛经。蒲黄+利尿通淋,活血化瘀(3)收敛止血药

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止痢疟、解毒杀虫、补虚强棕+止泻绷带

血残炭+散瘀止血、利尿(4)温经止血药

艾草温经止血(下焦)+散寒、调经、安胎。泡姜(中焦)+温中止痛

(12) 活血化瘀药 (1) 活血止痛药

川芎活血止痛+行气祛风紫堇+行气

五灵脂+散瘀止血(汤)、人参五灵脂

郁金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性寒)+清心凉血、利胆、退黄、解郁

姜黄(性温)+调经止痛,祛风寒湿,活血祛痹

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行气。没药+散血祛瘀(2)活血调经药

丹参活血调经(性寒)、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川芎(性温)+行气、活血药、祛风止痛、升头

红花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活血少用,破血多用。它善于补血。桃仁+润燥通便、消内痈、止咳平喘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牛膝+通经(祛瘀能力强)、利尿通淋、滋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小米鸡血花+养血舒经活络(3)活血疗愈药

蚯蚓破血散瘀,生筋生骨,属小毒

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剧毒,0.3~0.6 天然铜,散瘀止痛,定骨愈伤,骨碎补破血续伤,补肾强骨

血胶活血止痛、祛瘀止血、生肌消疮 (4)破血抗病良药

姜黄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胡芦巴+水蛭调经、祛瘀祛症

(13) 化痰止咳平喘药 (1) 温热化痰药

法下祛湿化痰(脏腑、脾胃之湿痰),外用消肿止痛+理气止呕,祛痘散结天南星(经络风痰)+祛风祛风解痉

愈白附(祛风化痰)+祛风解痉、解毒散结

白芥子:祛痰(温肺化痰)+行气散结消肿

旋覆花(下气祛痰)+下气行水化痰,下气止呕(宝汤)白千下气化痰,性微温(2)清热解毒药痰

川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微寒)浙江贝母+(寒)清热

瓜蒌瓜清热化痰+润燥化痰、宽胸散结、润燥通便竹大黄+除烦止呕、凉血止血天竺黄+清心定惊

北京是祛痰(理气化痰)+疏散风热

桔梗(润肺化痰)+润喉排脓,上药,宣肺理气通便

海藻祛痰软坚、利尿消肿+海带+

黄药子化痰,化痰,消瘿,清热解毒。海蛤石清肺化痰,软坚化滞(三)止咳平喘药

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燥通便+宣肺降逆,以宣肺紫苏为佳+降气化痰,以降气为佳

白布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杀虫虱。紫菀+善于化痰。款冬+止咳效果很好

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理气止呕。上位能清肺热降肺气,上位能清胃热降胃气

桑白皮清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攻肺火,还兼泻肺水气、凉血肝艾+主攻肺水气、化痰、唾液,还有通便、白果的功效,涩肺化痰、平喘止带、小便

(14) 舒缓药 (1) 重要的舒缓药

朱砂安神+清心解毒,避免上火、中毒

磁铁+平肝潜阳、明耳明目、理气平喘、无毒龙骨+平肝潜阳(生用)、涩涩(锻​​造用)琥珀+活血化瘀、利水通淋、忌火灼 (2)养心安神

刺枣仁宁神(养心安神)+收敛汗生津,滋补心阴,益心肝血。白子仁(养心安神)+润燥通便。合欢树皮(解郁宁神)+活血消肿

远志(安神宁神)+祛痰开窍,消痈肿痛,沟通心肾

(15)平肝熄风药 (1)平肝潜阳药

决明子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珍珠母+宁神定惊,外用燥湿收敛

牡蛎平肝潜阳,惊厥安神,敛涩+潜阳滋阴,软坚散结,制酸,龙骨+吸湿,生疮,生肌

赭石平肝潜阳+平虚凉血止血(破)蒺藜+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祛风止痒罗布麻+清热解毒利尿剂(2)熄风止痉药

羚羊角平肝熄风解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肺止咳(性寒)钩藤+清热定惊(后下)天麻elata + 祛风通络(平和)

牛黄凉肝止风、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性凉)

地龙熄风,镇惊定惊,无毒,缓急+通络,平喘,利尿,清热,艾草+祛风,止痛止痒,化痰散结

全蝎熄风定惊,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毒+平性,蜈蚣+强力,性燥,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排毒促进肌肉生长(16)东方医学

麝香:提神醒脑+活血调经、消肿止痛、引产。冰片+清热止痛,性微寒,适用于热痹。苏合香+温祛秽止痛

石菖蒲+祛湿和胃、宁心益智、祛痰除秽 (17) 补药 (1) 补气药

人参补脾肺、生津止渴+大补元气、安神益智。党参+补血补中气

太子太子+润肺,性微寒(清补品) 西洋参补气生津,滋阴清热(清补品)

黄芪健脾肺+升阳升阳、养胃稳表、利水消肿、养毒生肌。人参+安神益智、补心、大补元气、生津止渴

白术健脾止泻+补脾益气、燥湿利尿、稳表解汗、安胎山药+益气、滋阴生津、养肺、健脾和肾,固精止带。白扁豆+健脾中和,除湿清热

白术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虚证),稳表止汗,防流产。白术+补脾止泻、祛风发汗、明目

甘草补脾益气养心+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止痛止痛,调和诸药。大枣+补血安神,软中药性。蜂蜜+止痛止痛、润燥解毒(2)补阳药

巴戟天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补精血。淫羊藿+仙茅+祛寒养火温脾止泻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壮阳降压、小便续断+理血止血、疗伤毒者

补骨脂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理气平喘(偏于脾)益智仁药明健脾开胃吞涎(偏于肾)

沙元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菟丝子+止泻、安胎

壁虎补肾阳、补肺肾、平喘止咳+补精血

冬虫夏草+补阴阳、止血化痰紫河车+补精血、养血补气肉苁蓉温肾阳、补精血、通便+平衡性

鹿茸补肾阳、强筋骨、补精血、调冲任、止疮 (3) 补血药

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散寒止痛、润燥通便、白芍+柔肝止痛、平肝阳、敛阴养血止汗。红芍+擅长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肝火

舒地黄补肝肾、补精血、乌须发+养血阴、填精髓(滋腻)、备何首乌+收敛固肾

生首乌+斩疟解毒,润燥通便。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滋腻)龙眼肉养心养血安神(4)补阴药

北沙参滋阴清肺、养胃生津+南沙参+补气化痰石斛+清热

麦冬滋阴清肺,润燥生津,润燥通便+滋胃阴,清心除烦(心肺胃)(少油腻)芦笋+滋补肾阴,清热(肺肾)(滋补)很腻)

玉竹 滋阴润肺止咳+滋胃阴生津(不滋油腻邪气) 玉竹+滋胃阴、平肺脾肾、益气阴兼百合+清心静心

枸杞补肝肾+益精明目;红果+凉血止血

女贞子+明目、清虚热、黑发

龟板滋阴潜阳熄风、清虚热+补肾强骨、养血养心、固精止血。龟甲+软坚散结(18)敛涩药(1)固表止汗麻黄强根表止汗+浮麦+益气清热(2)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敛肠止泻+涩精,涩汗,滋肾阴,宁心安神,生津止渴,五倍子+涩精、涩汗、降火、涩止血、燥湿生疮黑梅+蛔虫止痛、炒炭止血生津止渴、外用诃子止疮+下气、润喉然后打开声音

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白豆蔻+香薰,祛湿暖胃止呕

赤石止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固崩绷带,敛疮生肌(3)人参尿绷药

桑葚章鱼强精缩尿止带+补肾壮阳

莲子补肾固精缩尿,健脾止泻绷带+养心安神,行心肾。芡实+除湿,补肝肾,收敛固涩(标本兼备),春皮清热利湿,收敛止绷,止泻止血(19)杀虫止痒药

雄黄解毒、杀虫、祛痰斩疟,0.05-0.1g,忌烧硫磺,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升阳通便、明矾均可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化痰蛇床子止血止泻、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蟾蜍解毒止痛、提神醒脑

蜂巢:解毒杀虫,祛风止痛,0.015-0.03g (20)解毒腐生生肌药。以增强药性。排毒除腐、大毒

砒霜外用可祛腐蚀,内服可化痰平喘。剧毒,不宜用火焚烧。口服0.002-0.004g。炉甘石能解毒、明目、消翳、除湿、止痒、消疮。硼砂加工后即可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口服1.5-3g

第二部分:中医概论

秦汉-神农本草

秦汉神农本草

上中下三种口味365

现存最早的医药专着

先汉成就第一次总结

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风格和风格是后代的典范

南北朝——雷炮讲座

时代:南朝刘宋

作者:焦雷

中国第一部编写专着:金参、鹿角、蚌(3)汤剂:高度粘稠、粉状、蓬松的药物。制备方法: (4)汤剂:名贵药材。制剂(5)熔化(加热)水基制剂(★水飞:将药材沉入水中,提取极细粉末的方法。(6)浸泡:成分易溶于水或煎剂。火药(煎、炙、焯、煮、煮)的药效易被破坏(7)水火药(蒸、煮、炖、煮)的摄入。焯、淬)及其他药物(发芽、发酵、磨砂、精制、外用药物:凡是主要作用为驱散外邪、解除外在证候的药物称为外用药物,也称升降药、浮沉药)麻黄:宣肺平喘,用于喘咳:

隋唐——新修本草

唐代苏敬新修本草

最早的药典首次正式修订

图文开创先河

唐朝成就大格局

宋代——郑雷本草

宋代本草代表

唐慎伟的丰功伟绩

图文并重、方药兼备

在过去的基础上奠定基础的大纲

金元——喝酒吃饭即将

时代:元朝

作者:胡思慧

食疗专着

明代——本草纲目

成书年代:明朝

作者:李时珍

药味数量:189

2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成书年代:清朝

作者:赵学敏

药味数量:新药数量最多

正宗药材特点:

历史悠久,产量丰富

制剂标准化,功效可靠

地域特色:

东北人参精品五味

河南朱地牛膝

广东陈沙酥造币厂

四川黄连和吴雄贝

宁夏枸杞当归

青海大黄黄芪

云南三七茯苓

1 上、下、下是指药物对身体的四种不同作用:风寒证的上、外、内、下。配石膏治肺热证。 2 一切花儿都浮浮沉沉,唯有落落。诸子重,桂枝:发汗解筋:用于风寒表症,苍耳子,表实无汗,合麻黄用于表虚盗汗,配白芍用于经络经络分布,紫苏:用于治疗轻症风寒感冒和表症风寒,归经指药。它对身体的某些部位有选择性的作用,包括气滞、胸闷、恶心、呕吐,即某种药物对某些器官和经络有特殊的亲和力,所以麻黄和桂枝都对治疗有一定的作用。这些部分。常用的辛温外药对病理变化起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诸药性味辛温,归肺、膀胱经。它们能诱发发汗物质,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可缓解外感,也可用于治疗风寒所致的外感。不同之处在于:七清药的定义:麻黄——主清肺,有独生汗的能力,所以不需要单独补充;大,适合表达临床症状,且能清肺、平喘、利尿,与同类密不可分。 ;减少肿胀。使者是我的助手;桂枝-主温阳气,汗邪夺我功;力度缓慢,实虚皆宜。若亦能温通经脉,则受其所制;若能温脉、温清胸阳,反能清阳行水、温中散寒,两者不相容;羌火:上半身风寒湿痹,头身肩背疼痛者,相杀者,制其毒。独痛: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身寒痛★畏湿十九首 硫磺为火之精,白当归:善祛阳明经湿邪并止湿。治寒湿、带下过多。汞不应与砷一起出现。细辛:外感阳虚,恶寒发热,无汗,最怕狼毒;脉沉者以巴豆为最,麻黄、香草、浮萍:可发汗,缓解症状,不宜与牵牛花相配;也是一种可以稀释水份、消肿的药物。不要将丁香与姜黄混合。香脂:适合夏季贪吃冷饮、有牙齿硝化、无法离开北京三郎等症状的人;恶寒发热,头痛消瘦,无汗,腹痛,纳差,苔腻,或恶心呕吐,泄泻,人参最怕五灵脂;生姜、紫苏:既能解表散寒,又能结脏腑、肉桂、调空调。鱼蟹毒物,遇食之,会互相攻击。生姜:可解半夏、南杏之毒。当结合起来时,可以看出好坏。 ★疏风散寒药总结。不要互相依赖。发汗解表: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沉香。祛风定症汤法:荆芥、防风。 (1)先炒:黄金、石头、矿物质、贝类等。 祛风寒、除湿止痛:羌火、川芎。 (2)后下:气味芳香、长期煎煮易破表通鼻的药物:白芷、细辛、辛夷、藏宝及其有效成分。耳朵。 1

牛蒡:治疗风热郁结、咽喉肿痛,黄连、吴茱萸:肝郁火旺,肝胃不和。大戟具有较强的防水能力,红芽大戟是浮肿、便秘者的首选。应用于呕吐、吞酸。解结之力即胜。

薄荷和荆条籽的共同功效: 连翘: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木瓜:不但能舒筋活络,而且善于祛湿、解胃热、清头痛。有“疮毒圣药”之称。治吐泻、转筋。

薄荷、牛蒡、蝉蜕的常见功效: 比较大青、板蓝根、青黛: 秦庚子:可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收缩,散去风热,润喉肿痛。它们也相似,都可以治疗痉挛和关节疼痛,也可以治疗骨蒸和潮热。桑叶和菊花的共同功效是:疏风清热、清热解毒、凉血祛斑。营养不良引起的发烧。善于祛风湿,素有清肝明目、平肝阳之称。大青叶具有很强的凉血、祛斑能力;板蓝根是一种解毒剂,被称为“风药中的润肤剂”。

菊花分为白菊花和黄菊花。黄菊花有吞咽功效;靛蓝雏菊具有清肝止惊作用。威灵仙:祛风湿,止痹止痛,山痛行石善散风热,白菊花善平肝清肝。栀子: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消二经。

改善视力。黄芩常与黄芩同用:治邵阳伤寒。夏枯草:可用于肝阴虚。尤其适用于寒邪盛行的风湿性关节炎。寒热交替,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夜间视力较差者。中药方剂和木方剂都是缓解风湿、头晕的首选。白头翁:清热解毒药物中,常用来治疗热毒。而中药防己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己★疏风热血痢概要则偏于祛风湿止痛。

疏散风热,利咽消疹:薄荷、牛蒡、蒲公英:治疗乳腺炎的要药。用于治疗乳腺癌

小儿、蝉肿痛。防己、木瓜、刺五加皮:可治疗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射干:可治疗咽喉肿痛、水肿、脚气。

桑叶、菊花用于痰多咳嗽、气喘。防己、刺五加共同功效:祛风湿、祛表助阳:柴胡、葛根、升麻。山子菇:具有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近年来可止麻止痛、利尿消肿。

缓解症状、排忧解难:淡豆豉。本品广泛用于治疗肿块、遗精、佩兰:脾经湿热,口甘生涎,疏散风热,清头痛:牡荆、波多。一种肿瘤。如果你有口臭,就应该选择

地黄:清热凉血,滋阴。白术:祛湿健脾,祛风散寒

金。草果:既能祛湿温身,又能祛痰清热。玄参:不仅能治疗温毒引起的斑点,还能拦截疟疾。

石膏知母:用于温病固热,烦渴,治疗津液便秘。砂仁:古人云:“用于醒脾和胃,引起汗出、脉沉等实热症状。牡丹皮和赤芍功能的共同点是,它都是清热药。”

栀子花: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厚朴:苦、燥、辛,能燥湿、行气。黄芩:泻火解毒,清热安胎。紫草:解温毒。斑、血热毒、斑肿,这是消肿要药

黄连:善于祛除脾胃大肠湿热,用于治疗腹泻、紫癜。豆蔻和砂仁都是祛湿药,常用的成分一定是

求药。紫紫花:专门用于治疗疖肿。但豆蔻的化湿行气功能比黄芩更强大:更擅长清除中上部的湿热灼伤。治湿温渗漏:用于乳络积滞,乳汁不足,胸中上烫伤,砂仁下烫伤。故豆蔻属热热湿证。湿热阻碍气机运行,导致胸闷、恶心、胸闷、疼痛。欲治疗乳腺炎者,清热解毒药物偏于胃,善止呕吐。砂仁性温,对于止吐、清热较为重要。 、舌苔黄腻。菝葜: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健脾止泻的功效。黄连:长于清中燥湿热。治疗湿热瘀阻,擅长治疗梅毒或梅毒汞中毒

中焦,气运不畅所致的腹胀胀满,恶心,肢体痉挛,筋骨疼痛。

呕吐。尤其擅长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脏。鱼腥草善于清泄肺热,具有消痈之功

上火过多引起头晕、烦躁的征兆。具有排脓作用,故为治疗肺脓肿的重要药物。

黄柏:善于清泻湿热。黄豆、血藤祛湿热:治疗肠痈首选

赌白带黄浊;或者用药物治疗湿热

射入膀胱,排尿短、红、热、痛。青蒿不仅能治疗虚热、去骨蒸、解暑、止疟、湿热黄疸,还能治疗骨蒸、疲劳发热,盗取长效清痛阴弱热。是清热解毒的重要药物

汗遗遗精白薇:清虚热、解​​毒、疗疮

黄芩:善于清泻肺火、上焦实热。用于治疗地骨皮:善清虚热、止泻

肺热所致的咳嗽痰稠,可单独使用。肺热。

龙胆草:可治疗肝胆湿热黄疸,大黄擅长治疗热结便秘,巴豆擅长治疗大便冷

还可治疗肝火、头痛、目赤、耳聋、遗精等。大麻籽对于治疗肠道干燥和便秘有很好的效果。

味苦,还可治疗肝经实热。发热大黄泻力强,但长期煎煮,泻力会减弱

高热、惊风、大风引起的抽搐较弱。用酒做的大黄,通便力较弱,且活跃

金银花: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凉血。活血功效良好,适用于血瘀证。大黄木炭

止痢疾。金银花制品善于疏散风热,多用于出血证。

释放内热;炒炭适合火麻仁:不仅能润肠通便,还能滋补

热毒痢疾;洗剂多用于暑热烦渴。具有滋补补虚的功效。

第三部分:中医总结

中医

巴豆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白芍的功效是(补气)

白芍适合止痛、止痛。 A)甘草和白芍主要用于治疗阴虚阳亢

补骨脂素的功效是(止汗)

白术可治疗的病证 A) 中湿 C) 风湿痹证 D) 风寒湿痹 柴胡主治少阳证,寒热交替,宜与 A) 合用黄芩

A) 熟地黄、沉香常用来治疗阴虚内热、骨蒸发热、肠燥便秘。

独活的功效是(去借纸)B)缓解风湿 D)缓解症状 E)缓解疼痛

附子的功效有(不可忽视)A)补火助阳B)散寒止痛E)回阳清热解毒排脓,擅长治疗肺脓肿、肺结核-热咳 C) 鱼腥草、虎杖的功效是( E.化痰止咳) 黄连主治证候是(风湿热痹)

黄芪和白术都有以下功效:B)健脾C)利尿D)止汗黄芩有以下功效:(E清热燥湿)

既能舒筋活络,又能升阳止泻的药就是B)葛根

既可以发汗缓解症状,又可以利水消肿的药组是D)麻黄药组,麻黄既可以行气止痛,又可以温肾纳气。 B) 沉香不仅能活血调经,还能养血调经。药材为D)小米鸡血花,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药是A)栀子既能泻火解毒,清热安胎。 C) 黄芩既能清热,又能清肺热的药是 B) 地骨皮,能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C) 地黄,能用于治疗(D阴虚发热)。桔梗的主要症状是 A) 咳嗽痰多。 、胸闷 B) 咽喉肿痛 D) 肺脓肿 具有抗胎作用的药物 C) 砂仁 D) 紫苏 E) 黄芩

具有通鼻通窍作用的药物是B)白芷C)细辛E)苍耳子具有止吐作用的药物是B)砂仁C)白豆蔻D)广藿香

决明子的主要症状是 A) 眼睛红肿 D) 肝火头痛 E) 肠燥便秘 苦杏仁和桃仁共同的功效是 B) 止咳平喘 D) 润肠通便莲子的主要症状是( E 肾虚阳痿) 芦荟的主要症状是 A) 热便秘 C) 烦躁癫痫 D) 芒硝对小儿的功效是 A) 泻下攻积 C) ) 润燥软坚 E) 清热消肿,补脾润肺 升阳稳表的药是 D) 黄芪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药是B) 苏子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的药是A)滑石隆鼻的作用是(E解毒)槐的作用是A)补肝祛毒补肾 B) 强筋骨 C) 除风湿 D) 胎麝香的功效是 A) 清热解毒 B) 凉血止血 C) 活血调经 D) 醒神 E) ) 减少肿胀和疼痛

第一本按照药物天然属性分类的本草书是《本草经集注》桃仁可用于(C热结便秘)

中国第一部药典著作是C)《新修本草》

下列药物中,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疮的药物是B)地郁

夏枯草的功效是A)散结消肿。仙鹤草的功效是(D清热解毒)

香附的功效是 B) 疏肝解郁 D) 调经止痛 E) 理气调节中枢神经。能消化食物、缓解外在症状的药是B)神曲

益母草的功效是A)清热解毒C)活血调经D)利尿消肿。知母主症为 B) 发热烦渴 C) 肠燥便秘 E) 肺热燥咳,治风热瘀阻咽喉肿痛便秘者 E) 牛蒡子为治疗肝气郁结、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首选。 B) 香附是治疗痰热咳嗽、便秘的首选。 C) 瓜蒌为化痰首选。治疗哮喘和咳嗽的药是C)厚朴

治疗外感风寒气滞,胸闷呕吐,D)紫苏。服用薤白治疗胸痹证的功效是A)通阳散滞

第四部分:中医总结

《中药学》总结

简介

1。毒品的起源

关于药物起源的传说:1.伏羲尝百草制成九针,2.神农尝百草,3.伊尹熬汤-----这个传说反映了认识和使用的起源中国祖先在原始社会就开始使用药物。 4、医药食药起源于劳动人民-----反复实践。

2。早期吸毒记录

1。已知最早的“药”字来自于数千年前钟、鼎等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即青铜铭文)。自西周以来,“药”字的使用增多。

2。 “中医”一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3、清末,“医师”考试试卷中出现“中医”称号。

4 直到1950年以后,“中医”一词才大量出现在行政机关、学校、书籍、团体和会议的名称中,并一直沿用至今。

5。中药的总称。 6. 《说文解字》解释为“治疗疾病的草药”,明确说明“药”是治疗疾病的物质。

3。中药成分及来源

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植物占80%以上,故有“本草”之称。本:植物的根。草:茎、叶。

古籍有3000多种,目前有12800多种。 《中药学》 教材里有300多种,掌握了140种,熟悉了90种,理解了90种。

4。中医的几个概念

1。中药概念:中药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配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药:在中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保健作用的物质。

3。本草:从古至今,中药在官方文字中都被称为“本草”。 4、草药:一些民间广泛使用但政府尚未广泛使用且尚未标准化的中药。 5、中草药:中药,草药的混合名称。

6。中药:在中药理论指导下,将采集的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原料使用。

7 中药饮片:直接配制用于处方的药物。

8。中成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直接加工成固定制剂。

9。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常用的药物,具有民族药特色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它也是中医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五部分:中医概要【范文模板】

中医概要

1.圣药

“呕吐圣药”:生姜

“疮毒圣药”:连翘、黄芪

2。仿制药

普通疏风药的公告:荆芥

治风万能药:方方

治疗痹证的常用药:秦庚

3。经典短语

“风病疮毒,血病为要药”:荆芥

《霞月麻黄》:香榭

“闯关成功,夺取大门”:八斗

“一般”:大黄

“焦三鲜”: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科长、妇部科长》:莎草

“血中气药”:川芎

“头痛离不开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解血中气滞,血瘀于气中,所以是治疗全身各种疼痛的重要药物”:延胡索

“单剂丹参粉,与四物汤功效相同”(活血化瘀,凉心凉心):丹参

“祛瘀回春”:桃仁

“引血引火向下”:牛膝

回奶:芒硝(外用)、麦芽

所有骨骼和喉咙:铁线莲

吐泻补筋:木瓜、蚕沙

奶油:萆薢

血腥:蒲黄

虚弱打嗝:紫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荔枝子

泌尿系或肝管结石:鸡内金 (Gallus gallus gallus L.)、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肺胃出血:白吉

手脚干裂:白吉

脱发:侧柏叶(外用)

炭疽笔记:白芥子

肺结核和百日咳:百补

无声痢疾:鸢尾花

休息痢疾:禽粳米

出血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白头翁

入口甜甜:佩兰

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胗、姜黄、核桃仁

喉咙麻痹:络石、灯心草

口疮:吴茱萸

龋齿痛:挖

手脚干裂:白芨

脱发:侧柏叶

疟疾:柴胡、青蒿、草果、爪哇、槟榔、何首乌、常山

胸痹:谢白

梅毒:菝葜

脾胃虚寒,呕吐腹泻:砂仁

出血、涩痛:石尾、蒲黄

乳腺:蒲公英、芦苇、丝瓜、远志

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滴虫

肠痈:红藤、酢浆草、牡丹皮、络子藤、薏苡仁、瓜蒌、大黄

梅核气证:青萼梅、紫草、半夏、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

高脂血症:山楂、香蒲、姜黄、没药

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春药、车前子、罗布麻、地龙、秋木、水飞蓟、水飞蓟、马兜铃、桑皮、荠菜、悬铃木、罗布麻、羊草、山茱萸、艾草、山楂

明目祛黑斑:桂皮、青枸杞、密花、玉米草、蝉蜕、熊胆、赤芍、决明子、珍珠母、紫贝、枸杞、马尾

瞳孔放大:清惠子

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曲麦、竹叶、淡竹叶

燥火咽痛:玄参科

阴虚外感:玉竹

祛蛔虫止痛:黑梅

5。兼容药物

高良姜、香附:寒气郁结、肝气犯胃所致的脘腹胀痛

橘皮半夏:化痰湿滞肺,止咳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兼蕴湿证

药与延胡索:血瘀气滞及各种疼痛

蒲黄合五灵脂:胸胁血瘀,腹痛瘀血出血

姜黄配菖蒲:痰火或湿热,痹窍清窍,导致神昏、癫痫、狂病

旋覆花与赭石结合:气逆、呕吐、喘息

朱砂带磁铁:烦躁、心悸、失眠

人参附子:阳气亏损

人参壁虎:肺肾亏虚,经常哮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6.中药之最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沉香 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麝香——开窍要药,本品辛温气极香,主入心经,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之效,最宜闭证神昏,为醒神回苏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主归肝经。善能散肝气之郁,性平而无寒热之偏,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凡肝郁气滞之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又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故本品又为调经止痛之主药。凡肝气郁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胎产诸病,均持为要药。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艾叶——虚寒性科病证,本品苦燥辛散,芳香温热,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之功。善治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胎漏下血。又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有温经散寒止痛作用。用治脾胃虚寒之腹痛及妇女宫寒腹痛、经行腹痛。且有散寒调经止痛,止血安胎作用。对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及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可配阿胶,用胶艾汤为基本方化裁治疗。

7.特殊供销和适应症的特效药:

麻黄:喘家圣药 生姜:呕家圣药 川芎:一切头痛 杜仲:一切腰痛 茯苓:一切水肿

防风:祛风——风证 佩兰:脾瘅 大黄:便秘

桂枝:风寒表虚、表实证 附子:回阳救逆——亡阳证

人参: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肉桂:引火归源——真寒假热证(上热下寒)细辛、麻黄、附子:温阳散寒——阳虚外感 玉竹、白薇:阴虚外感 藁本:颠顶头痛

葛根:项背强痛、湿热泄泻、脾虚泄泻 夏枯草:目珠夜痛 卑懈:膏淋 乌梅:蛔厥 蒲公英:乳痈 土茯苓:梅毒 巴豆:冷积便秘

威灵仙:消骨鲠——诸骨鲠咽 木瓜:吐泻转筋 苍术:夜盲 麦芽:回乳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